
角膜塑形镜VS特殊光学设计防控框架眼镜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重度化趋势,科学防控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在众多干预手段中,特殊光学设计防控框架眼镜和角膜塑形镜(OK镜)因其显著效果备受关注。同时也让许多家长纠结应该选择哪种方式。
防控框架眼镜
我们常见的特殊光学设计的防控框架眼镜包括离焦镜和降低对比度眼镜。
维度 | 离焦镜 | 降低对比度眼镜 |
外观 | 镜片中央区有清晰的单焦光学区,周边则是微透镜区域。 | 镜片上方有许多点状物,只有中央区域完全透光。 |
防控原理 | 周边离焦原理:中心视力处图像投影在视网膜上,周边图像投影在视网膜前,通过离焦像来控制眼轴的生长,延缓近视加深。 | 通过点扩散技术从而降低视网膜对比度信号异常增高,来延缓近视加深和散光加深,这类镜片,不单可以防控近视,还可以防控散光,对于有外隐斜以及视功能异常的孩子,也可以选择。 |
使用方式:建议全天配戴,至少12小时/天,每3-6个月复查视力及镜片适配度。
适用人群
1、6--18岁近视首次配镜的青少年
2、近视增长量进展性近视的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量≥0.75 D/年,眼轴增长≥0.4 mm/年)或有近视防控迫切需求的儿童青少年[1]。
3、对OK镜护理有顾虑或角膜形态异常不适合OK镜者。
角膜塑形镜
防控原理:
通过夜间通过配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的临床矫正方法,一般情况下白天不需要再佩戴框架眼镜也可以清晰视物。通过长期验配实践角膜塑形镜能有效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2]。
使用方式:
> 每晚佩戴不少于8小时,晨起摘镜;
> 需严格遵循佩戴及存放的护理规范;
> 需定期复查角膜健康及塑形效果。
适用人群:
1、近视度数≤600度,散光≤150度
2、年龄8岁以上,具备良好卫生习惯
对比指南:如何选择更适合的方案
维度 | 角膜塑形镜 | 防控框架镜 |
适用人群 | 8周岁以上,近视度数增长较快且用眼量较大,或父母都是高度近视的孩子。 | 无年龄限制,近视度数和散光度数限制小,不适合或顾虑戴角膜塑形镜的孩子 |
便利性 | 白天不用戴镜也可清晰视物,需夜间戴 8小时以上。但摘戴复杂、需技巧和时间,对镜片清洁护理要求高。 | 白天佩戴,摘戴方便,日常护理仅定期清洁镜片。 |
效果 | 效果显著,次日即可见效。 | 效果较明显,逐渐累积。 |
不足 | 1、佩戴须适应,定期复查避免出现角膜并发症。 2、效果可逆,停戴后会出现相应反弹 | 1、佩戴须适应(部分人群可能有视觉干扰,如周边视力模糊、头等症状。) 2、影响美观,运动、跳舞等活动时不方便。 |
两种技术本质上都是通过光学干预调控眼球发育,角膜塑形镜和防控框架镜均应在专业医疗机构验配,并严格遵医嘱规范佩戴。
即使佩戴此类功能性眼镜,也只是延缓近视进展,并非治愈近视。家长仍需关注孩子用眼行为习惯,引导孩子科学用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综合防控近视。
内容来源:
[1]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在近视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3)
[2]角膜塑形镜验配流程专家共识(2021)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科普文章 仅供参考 不作为诊断依据